说说父母在教育中的角色搭配-郑晓韵老师

懦弱的孩子并不是全部是性格的原因,内向的孩子内心世界很丰富。随着年龄的增长外人会越来越难进入。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在小的时候就要重视,经常被父母训斥的孩子容易出现暴戾现象,经常被父母鞭打的孩子容易出现懦弱现象,而被父母娇宠的孩子通常会狂妄自大做事不考虑后果,因为不管做错了什么都有父母背锅,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独生子女家庭,也会存在于多个孩子家庭,孩子内心的嫉妒与报复心理,尤其当觉得自己父母的爱被其他兄弟姐妹抢占的时候,会出现这种心理。而长大成人后最直接的现象就是兄弟姐妹之间的财产争夺,这个不在这里讨论。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既不能两人都去娇宠自己的孩子,让其没有怕惧,也不能全部强硬打骂,导致孩子内向出现心理阴影。那么在家庭教育上,父母要扮演互补的角色,一个训斥一个安慰,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情绪有处释放以不至于形成不健康的心理,通常在家遭受鞭打的孩子会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扩散到其周边的同学小伙伴上,这个情况比较常见。在一张一弛的生活角色扮演中,一定不要让孩子发现父母之间的不调和,比如父亲教训了孩子后,母亲当着孩子的面说父亲的不是,这就本末倒置不仅削弱了父亲的教训效果,也降低了父亲的权威和示范形象。

在教育的过程中夫妻搭配一定要铁板一块,如果夫妻之间都有矛盾,那么孩子看在眼里当然会记在心里,又怎么会听信于父母呢,随着时间的增加,孩子的文化知识,见识,交际等心智的成长,父母的教育行为会更加打折扣,在父母没有高到不可及的成就的前提下,一旦孩子从心里不再佩服父母,那个时候,就是做朋友的时候,从权威教育转向民主教育。现在有的理论介绍一直提倡民主教育,什么美国人的教育怎么怎么民主等,如果这样的父母看过美国四五十年代拍的电影,便会看到,孩子对父亲是要说,yes sir,这是尊重,美国人实质上是比较保守的,并不是我们眼里的觉得很开放,在孩子小的时候,有发表建议的权利,但不能当成任性的开始,一旦开始觉得自己说的任何建议都是对的时候,内心的那种自我认可在小小年纪的情况下就会变的很自我,而在孩子小的时候,世界都是围绕自己转,自己就是中心,如此再任由其自我肯定,那么会更加难以约束。孩子小的时候是小树苗,任由其成长那么要父母做什么呢?有几个暴力犯罪分子的家庭是非常和睦完美的呢?

当然对孩子的陪伴成长也是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孩子三岁后可以适当的定规矩讲道理,通常情况下是孩子是愿意接受的,此时的孩子已经有了反叛意识,反叛不代表不好,反而代表有自己的主见,有了自己的主见,父母当然要抓住机会好好的教育之。所以父母的角色分配在初期就一定要定好以便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