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教育的重要性-郑晓韵老师

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4.引导学生领悟榜样精神的实质。

这是考试题的答案,在这里我讲下亲身经历,还是深圳那趟出差,我在山下的小饭店里吃饭,店主夫妻两带一个闺女。女孩从外面玩好了回来,妈妈来了句,你作业还不写,我看什么时候写。话里带着愤怒的语气,但是相对于合肥这个地方的语气来说,你才知道南边的人,愤怒的语气和我们正常说话没什么区别,所以南方女孩柔似水也算是有了耳濡目染。妈妈不高兴的说了两句就给我做饭了,但是女儿无动于衷,看来就是不想写作业,大概三年级的样子。没过一会,爸爸回来了,我扭了个头,手机到女儿手上了,看起了某音。

视频动画和以前的电视画面都一种性质,无需思考,填鸭式填充,不断的画面图片刺激保持大脑兴奋,及背景音乐,再根据喜好推送视频,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很快就消耗了,对成人而言打发时间无可厚非,但对儿童来说,比谋财害命性质更恶劣。但是你能怪软件开发公司吗?怪不到。内容不是他们生产,软件也不是强制使用,他们只是一个平台。所以这时候,家长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

你家的孩子在玩抖音看视频玩游戏,你不管或者管不了。别人的家孩子有家长管,你说哪个好呢?到时候孩子没学好,没考好,还一个劲的抱怨。我给你提供物质,提供好的环境,有用吗?孩子会幡然领悟会感恩吗?不会,起码在初中毕业之前大多数孩子都不会领悟,大多数孩子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有的家长说养的孩子不理解父母等等,其实核心问题只有一点,你提供了环境,但是有没有做到榜样,做到示范,自己不看书让孩子看书,还在旁边玩个手机,你这不是成心为难孩子吗,是不是。你要求孩子考清华北大,自己又是什么知识程度呢,孩子的言行举止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所以,在自己不硬的时候,就不能以高姿态要求孩子,认为自己提供了很好的资源等,孩子是不会理解的。

但是如果父母即便因为当时的环境没有升学或者没有挣到物质基础等之类,这都没关系,从现在开始,做个榜样,哪怕你在家,孩子看书,你看书,或者起码不要玩手机看电视,这就是一种榜样,看似不起眼,实则很多家长做不到。

所以,给自己的孩子做个标杆,言行举止得当,才是陪孩子成长,而不是做服务员。有的家长说不行啊,生活所逼啊,说的都是道理啊。事实上,中考后,入学名额也就那么多,能考进去的孩子的孩子家庭,大都具有高度相似性。这就是现实啊,求一下校长就给入学的时代,目前还没有实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