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了解介入教育的必要性-郑晓韵老师

这里所要说的介入性不是什么仪器,什么学习方法,心理治疗手段等。只是引入外人教育产生的正向效果。

有部分教师家庭很难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难道是因为教师自身没有教育能力吗?不是,有两点,一是父母对其他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方法套路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一览无遗,所以功效性大打折扣。二是日常生活在一起,既要做父母又要做老师,人无完人,教师在自己的孩子面前会暴露自己的优缺点,既要慈父祥母又要具有权威性保持私密感何其难也,这个着实比其他行业的父母具有了多重难度。

所以教师家庭的孩子出现没有被教育好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这不仅适用于教师家庭也适用于非教师家庭,这里的介入是指有个旁人来实施辅助教育,当父母的权威性受到重创孩子颇有个性、任性、想法时,无法对孩子实施正常的教育,此时出现一个替代者可以一定程度缓解现状,这个替代者具有的特性是父母的互补性,比如树立权威性,要求严格,制定目标等。让孩子从内心再次认识到,有人管束的意识,并且认识到,这个人不是自己的父母,惹不起躲不掉,也不会背锅。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没了放肆便会完成既定目标。这是一种情况,另一种情况是父母的严加管束让孩子没有发泄情绪的人,这种情况下,找个知心姐姐或大哥哥进行心理安慰会得到奇效,孩子的精神得到适度的放松,有利于教育的继续实施。

相比而言第一种情况的人相对比较年长且没有血缘关系,比较难找。第二种情况,相对容易一点,当孩子的心门朝别人打开之时也就是成效之时。这就是介入性的必要性,当然如果孩子能正常发育成长在和睦家庭里就没有必要进行介入性教育,在此忠告各位家长,不要自信满满认为自己了解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自己怎么会教育不好呢等之类过于自信自我自满的意识,也许你眼里的乖乖女在早恋,眼里的孝顺儿在外面抽烟,你都无从知晓。此种情况太多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