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的选择与效率的关系-郑晓韵老师

很多同学也许发现过一个现象就是为什么那个同学做的题目那么少,学习时间那么少,玩的那么开心,成绩还很好,是因为聪明吗?对,有这个因素,但不是全部,在他们的头脑里形成了我们教育心理学上所说的学习策略里的资源管理策略中的资源的利用,其中有两点,一是人力资源策略的利用,比如对家长对老师的利用,二是对学习工具策略的利用。

这个问题,在我作为学生年级的时候,也曾经困惑过,是他们聪明吗?没看出来有多么的聪明,但的确学会学,玩会玩,所以我们讲这些孩子的聪明处在于会利用资源,不会的问老师,充分利用工具比如教辅用书,比如对课本的充分理解。这些东西就是叫会学习,包括做事玩耍你会发现他们玩的也比较高级。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综上所述可见聪明的孩子不是有多么的聪明而是资源利用的好,辅之其他学习策略,这里不多描述。同样的套用到学习上对题目的选择,你会发现这些聪明的孩子,并不是题海战术,也不是没日没夜的学习,而你看到的是他们大多数时间仍然在玩,很多人可能会说,你没有发现他们用功的时候,的确,这点不否认,用功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比比皆是,这里需要找出这些孩子为什么用功的效率比其他孩子要高效,原因就在于,他们做一道题就是一道题,一道题的扩展延伸以及对课本定义的理解全部想的透彻,如此形成的知识网络,当然不需要多做题目,而我们多做题目也就是形成巩固强化知识链路的过程,而不是做一道题只求一个答案就没了后续。如此做十道题不及别人一道题的功效,何况,如果是同种类型的十道题,是自己会做的题,讲直接点就是浪费时间。三年级的孩子整天做一加一,当然是浪费时间,课本习题都不会做,去做课外辅导书,这能有什么好的效果呢。

所以题目与效率的关系很明显就是选题,首先把课本的习题做完善,知道这道题是在考察什么知识点,如此便可讲课本的定义巩固,再去做课外书,小学阶段,不需要做大量的习题,一门课一本辅导书一套试卷足矣。小升初阶段可以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各地试卷题目习作。当一道题做透后,效率自然就会高,因为知识点就那么点,做来做去无非是知识点的叠加,一道题综合几个点考察,题目的综合性高了,难度才会加大。

奥数不同于小学阶段课本,不做讨论。引用大师的话,奥数不是非要都学,不要学到最后,把学数学的兴趣学没了。的确题目难度过大,导致出现厌烦畏惧心理后,对数学这门课出现抵触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家长逼迫学习,也会造成心理上的阴影,不利于日后的学习。

同学们,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节奏,不是所有的学习榜样的方法都适合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存在差异,也许你看状元的笔记还不如看课本,自己总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