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玩游戏的孩子几乎任何年龄段都有分布,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这里只讨论手机或电脑游戏。
幼儿园到小学阶段的孩子玩游戏,弊大于利,首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学习知识养成学习习惯和个人习惯的时候,尤其幼儿属于启蒙阶段,而孩子都有好奇心理,一旦接触到游戏陷入成人设计的逻辑环节里面,很难自拔,比如各种色彩的图片以及各种打斗及提升等级的欲望心理均不利于孩子成长。同时,玩游戏不代表就是玩游戏,现在的家长手机基本都有短视频软件,会不会发生,游戏和看短片同步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基本上学习就没有时间和心思了。
对于初中,高中的学生,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叛逆期,在这个年龄段,如果小时候没有管好有玩游戏的习惯,那就很难纠正,而且玩的游戏更加具有刺激性,诱惑性,同时伴随孩子的叛逆期和青春期,各种诱惑因素会直接导致孩子升学成绩不理想。孩子在上学阶段,有两大致命的问题,一个是玩游戏,一个是谈恋爱。发生任何一个都会对学习造成影响。所以需要家长细心观察。
孩子的态度
好奇心是一种驱动,因为孩子有探索的欲望,但是游戏和学习的区别在于,学习可以提升自己,可以帮助考上好的学校,得到好的资源。而玩游戏得到的是时间的流失和成绩的下降。同时玩游戏能满足自己的欲望心理,且容易得到。所以孩子一般无法自拔。这是本能现象,谁会做让人不舒服的事情,而不做让人愉悦的事情呢。学习对孩子来说本身就是很累的过程。
家长的态度
家长经历里社会的洗礼,当然知道玩游戏的利弊,当然希望孩子能好好的学习,不要玩游戏。但是能不能防的住管得紧。孩子玩游戏的前提是,怎么玩到的。不管是电脑还是手机,这个设备是怎么得到的。如果是家长给的,那就是家长的问题,如果是其他人给的,那就要切断这个设备的供给源头。
当然有一种游戏是可以玩的,叫益智游戏,比如填字格,搭建积木,机器人编程等。但这些游戏作为家长,必须要共同进行或者有培训老师培训,而不是自己玩。但凡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觉得痛苦,因为他们头脑没有知识储备,需要思考,但怎么思考呢,没有知识量。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写作文很痛苦的原因。
我想,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玩游戏的情况,首先自己是不是在玩,如果这样,对孩子根本没有说服力。做了一个不好的示范作用。其次,如果出现了玩游戏的事情,一定要制止。其实教育孩子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可以做,比如读课外书,带孩子出去学习,博物馆,研学等。而不是讨论玩游戏的态度,我想大多数家长都知道玩游戏的利弊。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