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码归一码,一个明显有智商缺陷的孩子,你说怎么教育,起码从文化课中高考上,我们很难有突破。但不排除有其他禀赋超人的地方。比如自闭症的孩子,高能型的记忆力超强。过目不忘。我们一般人谁能达到,不是谁都是黄药师的妻子。
题目讨论的应该是正常的孩子。那这块孩子有问题是哪方面问题,是学习方面的,还是非学习方面的,比如习惯,人格,嗜好等等。但是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非学习上的,家长都是主要因素。为啥呢。因为我们的教育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学习知识,当然学校也有德育,我们有思品课有政治课,但这些取代不了家长的核心地位,没有孩子的老师还有精力忙的过来全班的学生,如果有了孩子,哪个老师有那么强大的能力能把大家都当自己家的娃一样教育,就是老师愿意,家长也不愿意啊。这不是复制粘贴。
所以,这里的第二个核心点,就是家庭教育,学校主要作用是学习知识点,而孩子的习惯优缺点的关键点就是家长。我举个简单的例子,爸爸在看手机,妈妈在打牌,然后爸爸朝孩子来句,去,看书。你觉得,孩子心里爽不爽。肯定不爽,因为学习要比玩难的多,哪怕就是在床上赖一天,也不碰书的孩子大有人在。那你说这是家长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还是学校的问题。我想肯定是家长的问题。家长做了一个不良示范,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呢。
所以如果一个孩子的行为品行没有教育好,大概率是家庭教育有问题,而家庭教育里父母难逃其责,当然题目里的家长可以指任何人,比如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也是家长,我们接下来以家长里的头,孩子的父母做讨论。
作为家庭的核心,父母一定是孩子教育的左右手,一定是搭配协调着教育孩子。如果放养,那就不要要求孩子有所成绩,如果花心思了,孩子还没搞好,那就反思是方法方式有问题,还是孩子收到了外部的干扰。这个不得不承认,当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旦身体某些激素异常,就会做出让大家头疼的事情,那么就很难管理。这个就是随机事件,无法预测,因为是本能。内向一点的几率会小一点,但如果一个家庭里的家长对这些行为不以为然,那孩子怎么可能不走岔路。
道理谁都懂,退一步说,现在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太多的诱惑,不仅仅是对大人,同样,比如手机,游戏,视频对孩子过早的接触到成人的世界也让孩子更难的去接受大人的教育,每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事物都有正反面,如果利用的好也可以。主要还是看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自己的要求。所以,家庭教育就是陪跑。你陪跑了吗?